旅游资讯 - “网约导游”能否矫正行业弊端?
出门旅游,根据游览路线、自身喜好等,通过网络平台自主预约一名导游,将成为一种选择。近日,国家旅游局召开全国导游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同时启动。随着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展开,各大旅游企业纷纷试水“网约导游”。预计不久后,一些旅游企业推出的导游自由执业服务平台就将正式上线。
一直以来,导游让游客又爱又恨,而宰客、甩团、强制购物等种种负面行为,更是让这一行业的职业声誉掉到了谷底。
如何救赎?强力监管并非完全没有效果,然而,对于一个人数超过80万的庞大群体而言,仅靠部门的有限盯防,很难杜绝类似恶劣行为。特别是,如果不改变旅游市场存在的一些扭曲的利益机制,不仅不可能切实保障导游的正当权益,游客的合法权益也往往被粗暴侵犯。可见,出路仍在于深化改革。
其实,导游之所以变成“导购”,除了极个别的主动作恶情形,根源还在于当下旅游管理机制的问题。导游与旅行社捆绑在一起,很多导游需要从旅行社“买”游客,盈利的诉求,驱使导游杀鸡取卵、强制购物,从而被异化、扭曲,背离了服务的本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合理低价甚至“零负团费”的旅游团,也让导游只能通过“导购”来弥补团费不足,最终还是将成本转嫁给了游客。
据披露,目前尽管出游人数持续猛增,但选择不跟团自由行的游客比例达到70%左右。可见,导游业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若继续墨守成规、不思改变,很有可能会被市场彻底抛弃。作为一个至今仍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业态,理应主动拥抱互联网,通过行业洗牌实现重生。至少,导游自由执业跟旅游散客化的大趋势是吻合的。
现在,“网约导游”来了,这应该是一次市场化的努力。随着导游自由执业的日益普遍,市场的力量或将真正发挥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作用,并有效矫正以往导游业存在的诸多弊端。导游好不好?游客的好评、差评就是重要的参数。
给导游以自主执业地位,不仅可以让有想法、有能力、有行动力的导游能够靠服务赚钱,也能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满意、更个性化的服务。当然,导游自由执业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可以袖手。无论是推动和维护平台建设,保障信息公开透明,还是实施动态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针对违规行为执行相关罚则,必要时候祭出“退出机制”,都离不开主动作为。
旅游市场的繁荣不能是无序的野蛮生长,首先应该确立规则,理顺导游、游客、平台、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之间的责任关系,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开去,真正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