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 规范旅游市场 让“网约导游”叫好又叫座
审视“网约导游”应尊重市场规律
“网约导游”的诞生是很光鲜亮丽的,曾被视为是解决宰客、甩团、强制购物等旅游乱象的“灵丹妙药”。不少人之所以看好“网约导游”,一则是因为其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有着互动评价机制;二则之前的成功案例有淘宝与网约车,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利好。特别是“网约导游”的试点运行,更是叫好声不断。
令人遗憾的是,运营几个月之后,“网约导游”似乎见证到了现实的残酷——许多“网约导游”接单很少,甚至一单都未接到。“网约导游”为何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呢?原因有三:第一,一些旅游乱象,使得导游行业的口碑一般,好评度不够;第二,许多年轻人没有“叫导游”的习惯;第三,一些老年游客虽有需求,但并不具备叫“网约导游”的网络水平。
其实,“网约导游”火也好,不火也罢,都是游客们的自由选择,也都是旅游市场的真实呈现。因此,对于“网约导游”叫好不叫座,网友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地进行评价。相关部门也没有必要去强扭,而只需守护好底线即可。比如,强化对“网约导游”的底线监管,避免他们成为线上的“黑导游”……守好底线,尊重市场,这就是我们对待“网约导游”的正确态度,至于其叫座不叫座,自有市场规律来调节。
认清推广“网约导游”存在的现实难题
导游自由执业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导游缺乏基本保障的老问题
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人数为95万,其中社会导游人员数量占全国导游人员总数的70%左右。长期以来,国内导游从业人员门槛低,工资也没有太大保障。导游为了接团要先出钱把游客从旅行社买过来,也就是先得倒贴钱给旅行社。为了不赔本、多赚钱,导游就会以购物回扣、加景点、宰客等方法把钱赚回去。如此一来,导游和游客就变成了矛盾的对立面,强迫购物、欺诈、威胁利诱、导游“甩团”乃至殴打游客的情况不断发生。网约导游并未解决其根本的生存问题,导游带团收入无从预测、缺乏保障还要缴纳保费的话,不愿意参与是一个理性经济人的正常抉择。
导游自由执业没有厘清与平台的契约关系
据报道,各大旅游平台对于网约导游并未大力推荐。原因不言自明,平台推荐不但会加大运营成本,还要对导游的资质和服务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推荐谁?推荐的标准与监管是什么?导游出了问题,平台将承担何种责任?导游自由执业责任保险又该由谁出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旅游平台的积极性当然不会太高。
网约导游未厘清与旅客的服务关系
这里面包括价格关系、责任关系、合同关系等。网约车迅猛发展,靠的是低价占领市场,而网约导游的价格是200元左右一天,显然与网约车难以类比。平台制定的一刀切的导游价格,固然利于平台的统一管理,但一定的服务数额内,游客人数多了,导游感觉累,划不来,而人数少了,游客又觉得难以接受。服务者与被服务者难以达成一致,势必影响双方参与的积极性。况且以往旅客通过旅行社报团,导游有问题可以找旅行社。现在自由选导游,一旦出了问题,只能赔偿几百元导游费,无处投诉索赔,利益无法保障,旅客自然疑虑多多。
“网约导游”不火亟需众人拾柴
平台搭建很重要
对于“网约导游”而言,平台不仅是舞台和窗口,它也是供需之间的一道粘合剂。离开它,导游无法进行自我展示,游客也无从进行选择对比。然而,现实中预约导游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各地开放的导游线上预约平台不仅数量少,而且在板块设置和内容填充上也都流于形式:广东首家“网约导游”试点单位广之旅仅推荐了8名导游,在携程网查阅线上导游信息需要历经重重关口……
看及于此,我们不仅怀念起网约车平台的方便快捷来,也理解了为何导游和游客极少参与的原因。不过,这些已经开放的平台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寄希望于“网约导游”的社会力量搭建平台远不如政府平台搭建更实际和有用些,因为旅行社目前有些不想为但不得不为的勉强感,商业网站的植入嫁接又因为少了利益的分成而缺乏动力。所以,这副重担还得由各地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来挑,在这场新兴与传统的变革中,“公建”才是凝聚力量、保证质量、确保推广的主心骨。
参与度和参与姿态也很重要
对游客特别是热衷自由行的游客而言,可以尝试一下“网约导游”导游服务,因为“祖国山河之美,离不开导游之嘴”。毕竟,有了他们专业且绘声绘色的讲解之后,你眼中看到的或许不再只有风景。另外,作为导游而言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用丰富的知识、流畅的讲解、热情周到的服务感动和感染游客,让他们感觉一路相伴不虚此行。
外部的监管和保障不可或缺
自由执业不意味着“任性”执业,我们不回避导游市场良莠不齐的现状,这就更需要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利用平台、技术、检查、投诉举报等多种方式对“网约导游”进行监管,确保他们依法依规从业、热情周到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消弭参与者的担忧情绪,诸如游客担心的索赔难问题、导游担心的责任险过高难以承受问题等等,作为旅游主管部门应该积极倾听这些声音并应该协调各方力量,争取从源头上以制度或规定的形式厘清权责和界限,让大家一身轻松地去投入其中。最后,一定要抓好执行落实,因为这才是政策利好能否兑现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