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 “网约导游”要步“网约车”后尘?
宰客、甩团、强制购物……一提到导游,很多人会有负面的印象,曾经风光无限的导游,甚至在相当多人眼里成为“导购”。今年5月,国家旅游局启动了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线上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以及吉林长白山、湖南长沙和张家界、广西桂林、海南三亚、四川成都的线上线下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诸多旅游在线企业随之注入“网约导游”。六个月过去了,试点工作棋至中盘,“导游之痛”、“消费者之伤”能否得到有效破解之余,更多人开始忧虑,“网约导游”如何才能避免步入“网约车”的后尘?
期望像“网约车”一样吃香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追求个性化自助游、自驾游,选择不跟团自由行的游客比例不断攀升。加之在过去的时间里,关于导游的负面报道屡见报端,宰客、甩团、强制购物无疑成为了导游的职业“标签”,话题的背后,导游薪资和福利的短板也浮出水面,让同样面临养家糊口问题的导游们颇为无奈。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再把导游和旅行社捆绑在一起,无论对自身还是对市场,都是不畅通的。
目前,《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中期评估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170名游客中,有78%的游客支持开展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大多数游客对试点工作持乐观态度,认为推行导游自由执业、鼓励“网约导游”,在中国导游发展史上具有修正业态的积极意义。诚然,在共享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催生了许多新生事物,以“网约车”为例,据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1.59亿人,在网民中占比22.3%,网络预约专车类用户规模为1.22亿人。具体到时下,游客已经能够通过互联网预订机票、景区门票、酒店餐饮等标准“产品”,现在也可以通过专业平台或者线下预约的方式自主预订导游服务,在选择导游时,可以像网购其他商品一样,以“口碑”为导向,得到更符合需求的服务。
同时,放开导游自由执业,导游执业渠道由单一旅行社委派,转变为旅行社、互联网平台以及其他旅行服务机构等多元选择,对于导游来说,不再受旅行社限制,而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业界口碑和更多就业机会,也作为一种良性的态势发展。因此,导游自由执业、“网约导游”的话题一直被抱更多的期待。
责任险厘定模煳
自今年5月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其效果就一直受到各界关注。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杨彦锋对笔者表示,导游改革体制是目前旅游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剩下的还没改革的元素,其他的市场要素基本已市场化改革了,“导游”是目前改革最大的一个板块,这个板块为了试行导游自由执业体系,试行了八个试点,试点包括游客评价、导游薪酬体系、意外体系这种分享经济,网约意外试点经验采集等。“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后续的经验和做法正在总结和推广中。近期在北戴河开了各省导游协会的导游自由执业试点的研讨会,对此进行部分经验总结,准备下一步推广。”
杨彦锋进一步表示,当前中国持证导游已经超过了80万人,过去这80万导游基本上是初级导游,没有形成市场化正确的定价和市场化的正向循环,导游正常的劳动价值没有客观的市场定价。导游自由执业试点之后,根据游客的动态评价,来评估导游的价值,以此实现导游服务的优劣不同定价,不仅拓宽了导游收入渠道,也能对整个服务质量提升,或者说服务分级、差别定价都具有很大的意义。“现在试点下来,专家学者业界提出一些重要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过去是导游的保险要怎么买。自由执业后,导游工作的时间不固定,可能一天就几个小时,零散的保险需求有待于保险行业及保险机构的共同研究;另外一个就是游客如何投诉,针对个人还是企业法人应该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部分导游难接一单
面对新政,各大旅游企业普遍看好,纷纷试水“网约导游”。据了解,自5月正式启动线上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以来,国家旅游局已陆续同意在携程网、途牛网、同程网等8家旅游企业开展导游管理改革创新相关试点工作,并在责任保险、应急预案、培训等方面拿出相应方案。
虽然上线“导游自由执业”的热情很高,但笔者近日发现,“导游预约”业务在诸多平台“藏得有点深”。个别线上平台要经过5级菜单才能找到“私人向导”按钮。特别是第4级菜单“微领队”藏在右上角仅用3个点表示的下拉菜单里,给有导游需求的消费者增加了难度,从已公布的导游订单数看,部分导游直到目前还未接到第一单,而这样的情况在其他线上试点平台也普遍存在。
据统计,目前,游客实际支付的导游费用,平均每天从200元至800元不等,费用区别比较大,说明导游自身的价值不同,不同客人的需求也有差别。携程旅游方面预计,国内导游自由执业的平均价格在每天500元左右。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游客认为即便是200元一天的价格,还是觉得偏高。“如果出游天数较长,玩一个星期,仅导游费就要1000元。”有消费者直言道:“如果只是一日游,报团显然更划算。”还有人认为,如果自由行的话,更喜欢自己做攻略,不需要另请导游。
对于导游自由执业遇冷的现象,知名旅游专家、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表示“完全在预料之中”。刘思敏称,现在需求多元化了,也有人想要开展个性化的深度游,但是这些需求仍然占少数。“虽然选择自由行的游客占多数,但是一提到要额外增加成本,很多人就不愿意了。特别是现在市面上还有为数不少的低价团,存在价格对比。这就让导游自由执业变得叫好不叫座。”
要步“网约车”后尘?
有人担心,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在执行和监管上难度会很大,相比旅行社的实体经营,网约导游服务一旦出现纠纷该如何解决?比如,在传统旅游模式下,如果出现意外,与旅行社有合同关系的游客可起诉旅行社,但网约导游是与导游个人签订服务合同,如果起诉导游个人,维权难度会不会增大?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杨彦锋表示,“自由执业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对导游的监管肯定会比在旅行社时期的监管更严格。”
杨彦锋指出,首先是要发挥监管平台的作用,在发挥12301的作用之后,对导游违规或相关的质量事故进行监管。“这是管理到执业资格个人的情况比监管到法人机构更加有效的,因为职业声誉会是今后导游的‘饭碗’,游客正向循环,游客的点评收集加以评分,反馈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平台里,主要是得到良性的正向循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一些创业团队也在试水“网约导游”相关产品的开发,供游客在线联系预订,而这些“网约导游”,通常兼具司机、导游、摄影师,但他们不一定都是导游出身,可能是旅游目的地的学生、当地人,甚至还有部分网络主播,凭借对特定旅游目的地景区、路线、美食、商店较为熟悉,以此吸引游客。
虽然此前在一些山地或非知名景点就有“当地向导”的存在,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就目前来看,这些人还是通过一定的组织监管,但随着“网约导游”的增加,“这又增加了安全隐患和服务质量没有量化标准的问题。”一位旅游达人告诉笔者,“尤其是一些山地、峡谷或是人烟稀少的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危险系数较大,向导队伍良莠不齐将会对游客造成直接伤害。”
事实上,在共享经济的热度下,“网约车”的初期也同样经历了鱼龙混杂、人人可“拉活”的阶段,各类危险事件频出,但随着各地网约车新政正式落地施行,这一现象有待改善,但与之同步发生的是,政策的门槛提高了,一些从业者“挑活儿”“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人担心,“网约导游”会否面临“网约车”同样的问题。
对此,上述人士指出,当前,导游自由执业是和旅行社聘用的导游并存的,“网约导游”也是对现有导游体制补充的存在。面对新生事物,线上导游需要线下监督,只有严格监管才能保护游客正当利益,目前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建议政府部门必须出台相关法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翟向坤表示,“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平台在审核导游资质过程中,可以接入行政处罚记录、征信系统等相关信息,严把自由执业导游注册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