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千唐志斋导游词

 

千唐志斋位于洛阳市西四十五公里之新安县铁门镇,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它是已故辛亥革命老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钫(字伯英)先生所建园林“蛰庐”的一部分,包括一条长廊,三个天井、十五孔窑洞,全部建筑的内外墙壁上镶满了历代墓志铭和书法绘画石刻。

千唐志斋因收藏千余方唐人墓志而闻名于世,斋由原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命名,章太炎先生以古篆题额,题额尾部有跋语曰:“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

千唐志斋所藏志石大多为洛阳北邙所出。洛阳为九朝古都,自周以降,历代达官贵人,富户巨贾,视城北邙山为风水宝地,无论死在何方,大多嘱其后人还葬北邙,故有“生于苏杭,葬在北邙”之说。

古人厚葬,诱致盗墓之风盛行,加上陵谷变迁,水土改易,凡开掘墓葬,殉葬品都被洗劫一空,而沉重的志石却流散,弃置于民间田舍,多做洗衣捶布、井沿踏脚和修筑石料之用。张钫先生虽为军人,却对金石书画有特殊爱好,委托洛阳碑贴商郭玉堂先生,广泛搜求墓志石刻,运回故里铁门,在蛰庐西隅,辟地建斋,镶嵌保存。我们今天所见之斋室,即其原貌。

千唐志斋所藏志石,据1935年上海西冷印社发行编目记载,共1578件,后迭经变乱,散失不少,今存各类藏石1419件,近年来,我馆新征唐墓志铭700件,现馆藏志石多达已二千余件。

张钫先生为我国墓志铭之集大成者,其功绩卓然,前无古人。他先后收藏唐志近三千方,其中多为唐人志石,千唐志斋所存唐志差不多占我国出土唐志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收藏唐人墓志最集中的地方。

千唐志斋所藏唐志,自武德、贞观起,经盛中晚唐,历代年号,无不尽备。志主身份纷繁驳杂,既有相国太尉,皇亲国戚,又有藩镇大吏、刺史太守;既有处士名流、真观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宫娥才女。这些人物的人生际迂,显示了唐三百年文治武功及社会百态,堪可证史、纠史、补史。千唐志斋实际上是一部石刻唐书,或可视作唐人档案馆,其对于唐史研究之价值,弥足珍贵。

蛰庐营建早于千唐志斋,是时张钫先生丁忧离陕,归隐铁门,于花园正中筑一独立石屋,由金石家罗振玉高足关葆谦题额“听香读画之室”,两恻分别镌刻“谁非过客,花是主人”八个大字,张钫先生款待宾客,谈书论画,皆在其间。

1923年秋,康有为游陕过豫,为张钫先生所邀,寓蛰庐小憩数日,乘兴为园林题额、赠联,赋诗、书跋,现镶嵌于正院上方之“蛰庐”二字字大径尺,即当时所题。书房楹联为“丸泥欲封紫气犹存关令尹,凿坯可乐霸亭谁识故将军”,其体挑达洒脱,风格别具。张钫先生同时请工将康氏所赠七言八句《宿铁门》诗及考证“产碑”跋文一并刻石,后来都镶嵌于千唐志斋内。

千唐志斋近年经恢复修葺,古镇名斋,灿然生辉。政要名流、专家学者、中外游客,慕名来游者络绎不绝,现已是洛阳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原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文物景点。


关于我们   服务说明   积分商城   协会工作汇报   协会章程  
洛阳市导游协会 豫ICP备16006145号 版权所有,联系电话:17537940221
请使用IE8.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友情链接: 洛阳旅行社  |   洛阳导游  |   洛阳旅游  |    洛阳一日游  |    洛阳出境游  |    洛阳牡丹花会  |   

扫一扫,加关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具体请咨询客服人员。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86963948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