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 洛阳汉魏古城乡愁博物馆,来看看,河洛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
水车、石蹍、马车、顶子床、织布机……这些蕴含浓郁时代气息的老物件,您是不是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5月19日,位于偃师区首阳山街道韩旗村的汉魏古城乡愁博物馆揭牌,作为集中展示河洛乡愁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馆内有哪些“宝贝”?小编带您找寻这些有烟火气的生活记忆。
汉魏古城乡愁博物馆共分6个展区,分别是衣、食、住、行、农耕馆、水利园。其中,衣、食、住、行4个展区分布在一楼,位于二楼的农耕馆是第五展区,馆内展出面积共计1800余平方米,第六展区水利园则是一个露天的院子,面积达4200平方米,分布着不同年代的水车供游客体验。
在第一展区,您能看到,明清时期的织布机,清代的轧花车,纳鞋底的工具,精致的绣花鞋、衣衫、礼帽盒,富有年代感的缝纫机、蓑衣等,都镌刻着乡愁的烙印。
汉代的捣粮食工具,明清时期的榨油工具,硕大的铁锅、水缸,悬挂在房顶的竹篮,用于晾晒的筛子等,在第二展区里,静静地诉说着那些炊烟袅袅的市井生活。
雕工精美的顶子床,古香古色的门楣窗户、桌椅,饱经风雨的砖瓦,四轮厢式马车、双轮马车、民国时期的儿童车、石蹍、锄头……这些林林总总的老物件,将以前河洛百姓的生活剪影浓缩在第三展厅至第五展厅,那些关于过往生活的记忆,瞬间在脑海浮现。
“从小到大,我们家吃水用的就是这种井,看到它,让我想起儿时跟小伙伴在井边玩耍的情景。”在水利园,从孟津专程前去参观的李先生激动地说,馆里展出的很多东西都让他感觉特别亲切。
馆内展出的470套、1200余件老物件,都是该村村民陈武军、陈利峰父子一同收集的,绝大多数来自河洛地区。“筹建乡愁博物馆的初衷是最大程度还原河洛百姓的日常生活,体现一种富有烟火气的生活记忆,让更多人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乡愁。”72岁的陈武军介绍。
曾是一名木工的陈武军,从20多年前开始喜欢上收藏,小人书、酒瓶子到顶子床、五轮水车,凡是带有生活气息的老物件,都被他收入囊中。
在水利园展出的一台民国时期大轮水车,是陈武军花费十几年时间、分六七次集齐,而后拼装而成的。“2007年,我收集到第一个水斗,第二次幸运地收集到70多个水斗,其他零部件知道2020年才全部收集齐。”他说。
在布展时,陈武军父子将这些老物件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排列,再现了河洛大地百姓生活的特色,让游客找到记忆中熟悉的感觉。
“书香河洛,文化立魂。这里的每一件老物件都是岁月留痕,他们记录着农村生活的变迁,希望更多人了解农耕文化,弘扬黄河文化和河洛文明。”陈利峰说道。
洛阳旅游,找洛阳天天旅行社,国内外游,小包团,研学游学,会议会展,定房、定车、定票、定线路、定导游、定美食、定住宿。
洛阳旅游报名电话
报名电话:13526903457 0379-6485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