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 洛阳导游导游词推荐——洛阳民俗博物馆馆导游词

洛阳民俗博物馆

洛阳民俗博物馆原名叫潞泽会馆,建于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距今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它是山西潞安府、泽州府商贾捐资所建,潞安(今长治),泽州(今晋城),占地面积26亩,是洛阳市区现存最大的一座古建筑群。1988年更名为洛阳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主要陈列展出的大多是洛阳风土民情的内容。

在进入展厅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明福王府汉白玉彩绘石狮。该石狮于2005年5月从老城区东大街一百姓家征集,通高2.05米,宽0.97米,汉白玉质地,通体彩绘,位于原明代洛阳福王府正门正华门处。此狮为一公狮,应另有一母狮,现未发现。该汉白玉石狮独特之处在于通体彩绘,历经400余年后仍能留存至今,实属不易。它的发现,为确定明代福王府的正门位置及王府整体范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现在,我们到刺绣厅去欣赏一下市井绣手和乡村秀女的女红之美。这里展出的是清代民国时期的洛阳民间刺绣服饰。

雅俗共赏女红艺,十指春风绣丹青。旧时在洛阳民间流传有这样的一个民谣:“姑娘巧不巧,剪个窗花绣荷包”。剪纸和刺绣是洛阳姑娘出嫁前的必修课,因为它是衡量姑娘手巧与否的一个标准。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技艺的话,就很难找到如意的婆家。古人称之为“压金刺锦,花样万千”的荷包、扇袋、腰包、烟合、腰镜等,既是实用之物,又是美的点缀,深含着古代女性“拥君起卧至天涯”的切切深情。绣鞋、绣帽、绣腿带、五毒肚兜等,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旧时的衣着习俗。在众多的绣品中,又以云肩的针法最为多样,有平针、打子、齐套、羽毛、盘针、散套等针法,不仅绣品细腻工巧,其设色搭配及纹样组合则更具匠心。云肩,是披在肩上的一种服饰。云肩形式在服装中出现源自辽金时期,当时,它是宫廷里嫔妃的一种装束,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汉族女性的一种结婚礼服。大家看,这种四片大云肩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叫“四合如意”云肩,代表东南西北四方平安如意。旁边的“姑嫂烧香”云肩,虽然在颜色上看起来比较清素,但在云肩的下面绣的都是小故事,分别是“一身荣耀锦衣归,数典祭慈效古贤”的“状元拜塔”和“高高山上一庙堂,姑嫂二人去烧香;嫂烧香来求生男,姑烧香来配好郎”的“姑嫂烧香”等。

刚才我们讲了,剪纸和刺绣是洛阳姑娘出嫁前的必修课,那么做足必修课之后,出阁姑娘的嫁衣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些就是姑娘出嫁时穿的嫁衣。旧时洛阳的姑娘出嫁时,男方要为女方做三套嫁衣,叫做三朝衣。在这三套嫁衣里,必须有一套是大红色的,因为人们认为大红色是吉祥之色,是可以避邪的。服饰中所绣的纹样图案,大多是吉祥之色,很直观的反映了平常百姓人家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心态。

旧时婚俗里,除了象征吉祥的凤冠霞帔外,婚房内也处处藏吉纳福。结婚时,贴在新床两边的宝壶瓶,就是为保佑新人平平安安。枕顶是贴在枕头两边用的。旧时,结婚时送枕头和枕顶是由新郎的妹妹来完成的。

裙子自古便是最能展现女子绰约风姿地服饰。我们看到的这些,大多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裙子,它们在颜色上很有讲究,年青姑娘可以穿颜色;如果是寡妇,就是必须穿黑色;上有公婆的寡妇,就必须穿湖蓝色或是雪青色。

在刺绣厅中,最具特点的展品是这些绣花鞋,人称 “三寸金莲”。看到这些平跟、半高跟、内高跟的“三寸绣鞋”,不禁使人想起“樱桃口,扎花手,三寸金莲扭着走”的俗语。旧时人们以女性脚小为美,愈小愈佳,所以从五代十国的南唐开始,逐渐兴起缠脚,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种愚昧残酷的封建观念,旧时不知残害了多少女性的身心。

此外,这里还有一些2000年征集的近现代文物。货郎担是旧时做小生意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我们看到的是从洛阳偃师县征集的,上面写有“管鲍遗风、财源茂盛”八个字,用管鲍分金比喻朋友之间要轻钱财,重情义,相互合作,互不猜忌,才能财源滚滚,财源茂盛。这张四角带有四个雕刻抽斗的桌子,我们称之为麻将桌。食盒是装食品所用的,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饭盒一样;这种大型的食盒在洛阳民间叫食椤,是用于结婚或做寿以及一些民间活动时抬食品用的。独轮车在洛阳民间应用很广泛,既可以载人,又可以载物,并且非常适合在泥泞的土路上来用,但是这种独轮车驾辕是需要一定技术的。

大殿

参观完刺绣厅,我们前往大殿。由于潞泽会馆的前身为关帝庙,正殿之内供奉的神灵即为关公,所以在大殿内塑了关公的神像。神龛正中所塑为关公夜读《春秋》塑像,其左侧为关平掌印塑像,右侧为周仓持刀塑像。

关公即关羽,东汉末年名将,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被佛、道、儒三教所崇信,佛家称之为伽蓝圣众菩萨(护法),道家称之为武财神,儒家称之为关帝关圣人。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从此,关帝庙在全国开花,民间供奉关帝蔚然成风。商贾们更是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视关公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奉为“武财神”。山西商人在洛阳建此关帝庙,一是因为明清时期的五百年间,是晋商的活跃时期,山西商人无不敬财神,特别是对关公敬奉;二是因为关羽是山西解州池南常平人,不爱财,对曹操所赠金银一律封留,不受不义之财,所以晋商大多奉其为财神。

厅内东、西两侧墙壁上的浮雕造型均是我国民间常见的一些吉祥图案。吉祥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经过民间长期广泛的流传,成为丰富多彩、家喻户晓的民俗艺术,运用谐音、寓意、隐喻、象征等多种手法表达着人们追求幸福、长寿、多子、富贵、平安等美好愿望,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

东侧浮雕自南向北依次为:大象和蝙蝠组成的图案,寓意“吉祥幸福”;福、禄、寿三星图案,象征着幸福、长寿和富贵;大象驮聚宝盆和各手执一戟、一鱼、一磬的三名童子组成的图案,寓意“吉庆有余、财源滚滚”。西侧浮雕自南向北依次为:手持葫芦、桃子和石榴的童子图案,寓意“多子多福多寿”;八路财神图案,意为出门八路各行,皆可得财;象驮花瓶和手持“福”字的儿童,以及手持如意的儿童组成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婚俗厅

婚堂群像真妙手,不施粉黛也风流。伴着人类迈向文明王国的脚步,我们的祖先由蒙昧的原始群婚到文明的秦晋花烛,形成了华夏民族婚俗大礼中的诸多程式。豫西民间的婚俗成规,既有对古代六礼的部分因袭传承,也有受少数民族婚俗影响所产生的某些变异。

“清代婚俗厅”向人们展示的是封建社会末期,中产阶级家庭结婚拜堂的场面和洞房的陈设,分鼓乐场面、拜堂、洞房三部分。厅堂正中,喜字高悬,婚联彩幛,屏列左右。下方,形象各异,生动传神的民间乐师,正操琴抡钹,捧笙作呐,欢快的迎亲之曲,绕梁盈耳。拜堂内塑像13尊:庄重老成的宾相,斜挂佩红,主持典礼;新郎风流儒雅,矜持中颇含书卷之气;新娘凤冠霞帔,秀眸含羞;伴娘花枝招展,小心轻搀。龀齿玩童手牵母亲衣袂欲上前戏闹新人。其它男女宾客或咬耳窃语,或逗乐邀趣,或含笑静观,拜堂场面喜气洋洋,妙趣横生。

洛阳婚俗中,姑娘在出嫁之前,要例行除脸仪式,也叫“净脸”或“绞脸”。是用细细的线绳把姑娘脸上的汗毛绞掉。洛阳民间把没有出嫁的姑娘称为“毛头女”,把脸上的汗毛除去了,标志着姑娘时代的结束。

姑娘临上轿前要例行上头仪式,是把出阁前的大辫子盘成发髻,帮助上头的人一边梳头一边唱“一梳金,二梳银,早生贵子一大群”的上头歌,这是对出门女“多子多福”的传统祝愿。上轿前的鞋子也有讲究,说是“穿红鞋,扎兰花,出了门,就当家”,在封建礼教禁锢下的时代,媳妇想当家,要熬成婆才行。

旧时对姑娘的择美标准是“三小四好”,所谓三小“口小、手小、脚小”;四好则是指“脸盘好、身条好、脾性好、手艺好”。四好的要求在今天看来也不过分。

姑娘出嫁时的伴娘必须是儿女双全、夫妻和睦之人,伴娘要有左右逢源、随机应变的本事。新娘下了花轿以后,要和新郎一起从门前的马鞍上跨过,这时,伴娘口中还唱道:“新人跨马鞍,一世得平安”。跨过马鞍便进入厅堂,要进行拜天地仪式,姑娘拜天地时,头上带着的红盖头,也称“蒙头红”。在拜堂的天地桌上我们还可看到有五种用具:斗、尺、秤、杼和铜镜。这些既是生活用具,又有象征意义。其中铜镜是圆的代表天,斗是方的代表地,是说新郎新娘是天设地造的良缘。另外的斗、尺、秤、杼含有“称心如意”和“丰衣足食”的意思。秤在旧时还有一种“秤天地良心”的说法,最早是使用十三两秤,代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以后又使用十六两秤,加上了“福、禄、寿”三星,是说新郎日后做生意要凭天地良心,少给人家一两,折他一两福,少给二两,折他二两禄,如果少给人家三两的话,就要折他的阳寿了。

拜天地仪式由宾相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在洞房中,新郎用尺子挑去新娘的红盖头,有人给新娘端来一碗带枣的面疙瘩汤,新娘准备喝的时候,贺喜的人们便打趣儿地喊道:“吃个枣,生个小,吃个面疙瘩,生上一扑拉”。

婚俗厅洞房的陈设也颇为讲究。洞房里的这张床叫做屋床,就是像房屋一样的床,过去结婚时在床上要散“大枣、花生、桂圆和荔枝”,其意思叫做早生贵子。另外,在结婚时,洞房里还要有一盏彻夜不息的长明灯,这长明灯是保佑新人长命百岁,永远恩爱的意思。入门的多宝格上置放着古玩和线装古籍,室内有古香古色的桌几、透雕玲珑的花架、装璜高雅的画屏、制作精巧的妆盒,针法细腻的刺绣帘栊、描金绘彩的屋床、以及卧榻上的香枕鸳鸯被,都会引发人们对旧时洞房花烛的联翩浮想。

在洛阳结婚时有一个风俗叫出门坐轿,回门坐车,就是结婚时要坐八抬花轿走,三天回娘家时要坐这种清代的马拉轿车回。这在过去属于相当高级的代步工具,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一辆非常高级的小轿车了。

这是清代的马拉轿车。在洛阳结婚时有一个风俗叫出门坐轿,回门坐车,就是结婚时要坐八抬花轿走,三天回娘家时要坐这种马拉的车回,这种轿车在过去属于相当高级的代步工具,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一辆非常高级的小轿车了。

寿俗厅

在洛阳,年纪到六十岁要做大寿。这种做寿的习俗全国各地大同小异。它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我们现在看到的寿俗厅,是以清代祝寿场面、寿堂陈设及寿俗文物进行复原陈列。厅堂正中置寿桌、寿椅,寿桌上摆放着寿糕、寿面、寿桃等,上方高悬“百寿图”、“寿星图”、寿联、寿帐。迎门一联为“金萱衍庆,鸿厘大来”,内室一联为“宝悦生光,彩喜莱子;华堂开宴,酒晋麻姑”。“八仙献寿”寿帐为民国时期的庆寿文物。最珍贵的一件陈列品要数清代乾隆十三年的黄花梨寿屏。此寿屏共十二扇,裙板上,用玉石和贝壳镶嵌有“麻姑献寿”、“东海献寿”等孝俗故事和花卉、瑞鸟等图案;人物鲜活生动,富有生活情趣。寿屏背面为金粉书写的祝寿文。该寿屏是一件极好的艺术品。

洛阳民间祝寿之日,先请寿公或寿婆端坐寿堂正中,寿仪宣读寿文,也有子女亲自宣颂寿文。之后,子孙等晚辈依次跪拜,每人口占一句吉祥语上寿,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心康健,长寿无疆”之类。子孙辈还要为寿星送寿礼,老人则要请子孙和亲戚朋友吃寿面。家境较好的还要请堂班唱祝寿戏。

庆寿之日,世谊至交、门生故旧,均携礼前往庆祝;宗族比邻、阖家儿孙,也欢聚一堂。祝寿仪式体现了人们对长辈、老人的尊敬和爱戴。在洛阳民俗博物馆寿俗厅,大家通过庆寿的陈列场景,一定能受到敬爱老人的教育。

民间工艺厅

看完这些特定场景的展现,我们来欣赏一些民间工艺的优秀作品。

东阳木雕,技艺精湛,出类拔萃,且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东阳是地名,即浙江省的东阳县。秦代时已有了东阳木雕,宋代得以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清代时,北京故宫从事雕刻装饰的工人中,东阳艺人就有四千多名。此木雕的主要特点就是生动古朴、精致秀丽,在雕刻技法上采用多层次、高浮雕手法,以繁而不乱、富有立体感著称,从而形成了东阳木雕精美绝伦的独特艺术风格。

桌屏,摆放在桌子上的装饰品,一般放在桌子中间,两边各挂一副对联,或挂一对挂屏。这种陈设形式在清代雍正、乾隆两朝曾盛行一时。讲究之家一般有三屏:即桌屏、挂屏和屏风。它们各就其位,相得益彰。

古筝是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早在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越国等,其中秦国最为盛行,故有“真秦之声”,“筝本琴声也”。它从最早的五弦发展到如今的十几弦,古筝曲子,悠扬耐听,著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古朴动听。

生活器具厅

在这个展厅,我们将看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器具。

首先看到的是秤。我国最早的秤出现在春秋时期,一直到秦朝时,都一直保持着统一。

旱烟杆是我国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传统烟具,有长有短,多以短杆为佳,但使用长烟杆的也不在少数。长烟杆点火时,或伸向火源直接点火,或由家人协助点火。

这些锁具,大多是清代或民国时期的;多用于门、柜、箱、抽屉等处,是保障隐私和安全的。

月饼模子,是月饼作坊制作月饼的模具。旧时民间过中秋节,品尝月饼几乎是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家堂祖宗画,也称作“祖影”,通常过年的时候才挂出来。年三十这一天,要将去世的先祖、亲人“请”回家过年,是旧时民间缅怀先人的一种习俗。这副祖宗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度。

民以食为天,灶神在民间是家家供奉的神仙,每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三日是祭灶的日子,在祭灶的时候要在灶爷的嘴上糊糖稀(糖饴),希望他只说好事,莫说坏话。

占卜幌子是算卦先生的布画招牌。我们看到的这面幌子,上书小诗一首:“天花院里清泉水,随上达正宫门进。俺今下凡非小可,手内端着佛家宝。谗降雪花一道人,阿弥陀佛要认真。出力尽忠修相身,聚是龙花万正春。”这是在吹捧占卜者的灵验,并力劝人们虔诚信奉。“算命先儿”的用语,往往都是模棱两可的双关语,顺杆爬;以达到骗财目的,是一种社会陋习。

在洛阳民间最常用的就是这种顶子床,我们现在的床早已没有上边的顶子,在过去为何要用顶呢?它和我们传统的住房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旧时的房屋建筑主要是木结构,并使用土坯墙,扎席顶棚,所以难免房顶会掉土掉沙尘,顶子床的作用是防尘防土用的。除了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实用。

建议游玩:2-3小时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08:30~17:00

地址: 洛阳市九都东路北侧

以上导游词由洛阳旅发委好导游平台提供


关于我们   服务说明   积分商城   协会工作汇报   协会章程  
洛阳市导游协会 豫ICP备16006145号 版权所有,联系电话:17537940221
请使用IE8.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友情链接: 洛阳旅行社  |   洛阳导游  |   洛阳旅游  |    洛阳一日游  |    洛阳出境游  |    洛阳牡丹花会  |   

扫一扫,加关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具体请咨询客服人员。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86963948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